网站首页 >> SME动态 >> 文章内容

打心眼里就不想去

[日期:2013-05-25]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贝特网   阅读:2135次[字体: ]


 

 

 

 

 

  ▲5月23日,南昌大学民营企业招聘会上,求职者在寻找合适的岗位。据南昌大学就业办提供的数据,南昌大学今年的本科生“协议书入库”率为63.5%,比往年降低了8%。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据新华社长春5月24日专电(记者段续、姚湜)眼看2013年毕业期将至,不少应届毕业生还没有落实岗位;而在许多大型招聘会上记者却看到,一些中小企业的招聘台冷冷清清,寥寥几份简历让招聘者颇感无奈。

  “找工作还是期望进政府和大企业。”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宋辉武说,“总感觉中小企业发展前景不是很好,保障差些。”宋辉武的想法在大学生中并不鲜见。在面对不多的就业选择时,他们首先排除掉的几乎都是中小企业。

  “我应聘了很多单位,都没有成功。后来有一家私营小企业答应要我,但是先需要做一年的服务人员,我个人觉得这样的锻炼方式也很好,但是家里强烈反对。”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冯小云说,“妈妈觉得我上了这么多年学却做服务员的工作不合适。”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稳定”“没发展”“薪水低”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不选择中小企业的主要理由。在接受采访的许多大学生看来,即使有去中小企业的心,“身段”放不下来总会让他们打退堂鼓。

  “薪水有些低,不太稳定。”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专业毕业生孙长河道出了自己不愿去中小企业的主要原因,在他数十次的求职经验中,2000元左右的薪水是他应聘的教育机构所能给出的平均值,而与这些薪水相对应的是繁重的课时和任务。在孙长河看来,“付出与回报似乎不成比例”。

  多数毕业生打心眼里不想去中小企业,如此尴尬的困境愁坏了长春嘉诚网络工程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王冉。“现在招人的形势像个橄榄形,应届毕业生和高技术人才最难找。”王冉说,“虽然缺人,也要仔细把关,不然培训了一段时间,毕业生都走了,对企业也是损失。”

  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郑志宏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四方面结构性矛盾:一是人才分布不均,偏远地区和中小企业需要大量人才;二是学校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三是学生期望和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学生能力和企业期望有一定差距。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周柏翔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对吸纳就业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入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给予适当的资金和课程扶持,帮助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储备战略,建设包含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继续教育等内容的人才战略体系,增强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长春东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晓东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大学毕业生,入职中小企业容易更快发展。在他看来,由于专业限制不强、锻炼机会多、人才竞争少等因素,在中小企业,年轻人可以实现比大企业更快的发展,为今后向高层次企业跳槽甚至自主创业提供更多机遇。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推荐
热门阅读